市民遇怪事!女子將1顆珍珠放糯米中,9年竟“生”出5顆珍珠!連專家都傻眼了!
排頭的珍珠是林女士當年購買的,剩下的是生出來的!
6月2日消息:珍珠怎麼會“生出”小珍珠?這樣的怪事,就發生在台江區亞興路林女士家裡,一顆珍珠存放在糯米中,9年後竟然“生出”5顆小珍珠。對此,福建省珠寶玉石協會的王秘書長也覺得蹊蹺,無法解釋其中原因。
據林女士介紹,2005年,她去海南旅遊,在海邊珍珠養殖戶那里花10元購買了一顆珍珠。“當時現場打開海蚌取珍珠,裡面只有一顆。”林女士說, 當時養殖戶提醒說,珍珠最好放在糯米中養護。 回到福州後,林女士專門找來一個小塑料罐,裝了大半罐糯米,並將這顆珍珠放進去,然後塞了一團海綿,擰緊瓶 蓋放進抽屜。
時間一久,林女士竟忘了這事,直到昨日收拾物品時才發現這個塑料罐,於是想起當年珍藏的珍珠。 “一開始倒出一顆,再倒,又出現一顆。”林女 士興奮地說,一共在糯米中找到6顆珍珠。 “最大的那顆,原來只有第二顆那麼大。放了這麼多年,現在至少大了一倍。”
林女士對自己當年購買的珍珠很有印象。
記者註意到,這顆珍珠的直徑有10多毫米,珍珠的大部分為乳白色,部分呈黃色。與普通珍珠相比,這顆珍珠少 了應有的光澤。而其他5顆珍珠,外形並不一致,有的較圓,有的呈橢圓形,還有的則為半球狀。
9年前的一顆珍珠,如今變成了“珍珠家族”。
林女士不明白這 是怎麼回事,家人就向本報官方微信反映此事。
1日,記者採訪了福建省珠寶玉石協會的王秘書長。王秘書長說,珍珠的生長,依托它的母體海蚌,只有海蚌在水 中,珍珠才能生長。
離開了水,珍珠就不存在生長的可能。對於林女士遇到的事,他覺得不可思議,無法解釋其中原因。
珍珠形成的原因
16世紀中葉,一位名叫荷蘭學者朗多勒廷斯發現到珍珠是貝類體中的病理形成物,之後,才真正認識了珍珠形成的原因。
天然珍珠的形成:
外界的刺激物進入了特定軟件動物的殼,為了抵禦這外來的入侵者,這軟件動物不斷的分泌出一種碳酸鈣的物質,稱之為“珠母層”(NACK- E),能把外來物一層一層緊密的包含其中,這也就是天然珍珠的來源,亦即其形狀的產生。
養殖珍珠的過程:
養殖珍珠得從養殖母蚌著手,母蚌需養殖於陰暗、乾淨的水域,耗時3-5年方可長成,長成母蚌被植入以貝殼磨圓的“種核”,種核5-7mm,種核大小將影響珍珠形成後的尺寸。
殖核的技術非比尋常,必須在3分鐘內以最熟練的手法,將種核植入母蚌的外膜內,每個母蚌約可植入3-5粒種核。接著,母蚌被成列、夾入竹編之網內,來垂放進海裡,這時間通常選在每年3、4月,因此時的海水溫度最適宜母蚌外膜傷口的癒合。母蚌自海水中吸收鈣質,並用來製造珍珠層,養殖期間,養殖者要不時巡視是否有海藻、雜物黏附在外殼上,若有水草或寄生物也必須除去。
無論是天然珍珠還是養殖珍珠,都產自貝類。覆蓋在貝殼內面的軟件被稱為外套膜,表面有一層緊密排列的上皮細胞,用以製造貝殼;上皮細胞刺激外套膜產生珍珠袋,天然珍珠就在珍珠袋中形成;把外套膜切片,與珍珠核移置到貝體合適處,即可形成珍珠袋,袋中的珍珠核也會被分泌物所包圍形成珍珠,這就是人工養殖珍珠,其結構、成份與天然珍珠均同。